项飚《关于流动的对话》2
#blog
问:今天“移民”这个词承载了哪些?
以下为项飚的对话实录,手敲文字,无法一一对应。
三、为了逃避而移民,移民热潮背后中国人独有的挣扎和热望
“早发早移”,这个词是2010年以后的现象。
更早的时候,中国东南沿海有移民的传统,说法应该是,“早移早发”。移民和发财之间,存在想象的因果关系,移民是一种手段,移民者仍然想象着某一天叶落归根、衣锦还乡。
-
从鸦片战争到1949,由于战乱,东南沿海农民为了生存,向东南亚移居,移民是手段,发展是目标。
-
1949到1978,外流是被禁止的。1978以后,向外移民开始盛行,而且主要是非法移民。
“早发早移”出现后,手段与目的颠倒了。
冷战后两个重大变化,国际迁移角度的历史背景
A. 移出革命
为什么难民问题如此棘手。背后的矛盾之一是,当初西方国家非常高标准的对难民做出的经济上承诺,与实际操作中无法达到的矛盾。
这样的承诺这来源于三次历史事件。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的流离失所,第二次世界大战对犹太裔的屠杀,及冷战过程中的难民受到欢迎,主要是来自苏联东欧的共产主义国家的科学家、艺术家…
因此西方国家过去对难民做出了高保障承诺。其前提条件是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,已经替西方国家进行了筛选与控制。
冷战结束后,社会主义国家不再对移出限制,于是出现了数量庞大的真正的难民,称为移出革命,也导致了西方国家相应的道义困境。
B. 劳工移民受到的控制越来越严
一二战后,欧洲有大量的重建任务,有大量的低技术移民,英国主要是来自巴基斯坦印度移民,德国主要是来自土耳其移民。
冷战后,低层次的劳工的流动被越来越被控制,高层次的人才的流动越来越被欢迎,这对应了经济全球化,资本对人才需求越来越旺盛的过程。
为什么移民本会成为一个目的而不是手段?
可能的答案是,太多的不预测性在中国,另外的可能是跟前文“人的生产”有关,对更好的教育、医疗、食品安全的需要,他们觉得虽然这里是物质生产很发达的地方,但在人的生产方面,不那么放心。
移民成为一个目的后,很清楚的就是,这是一种逃避,它明确了要离开什么地方,但对于要奔向的地方,未必清楚。
为什么要用早来描述?
早体现出我们对待生命的态度。
生命现在变成了一个项目、工程,我们引入了时间的纬度来计划,来计算。早字体现出了计划的急迫感,这种急迫感在中国社会蔓延,人人都有一种末班车心态,每一辆在面前驶过的车似乎都是末班车,每一个现在能抓得住的机会,都是最后的机会。
吊诡之处在于,我们明明不清楚要奔向生命地方,就是“早发早移”这样一个中间段的安排,给了我们每天忙忙碌碌的,操作意义上的坐标。
移民问题牵涉到全球秩序的变化,牵涉到中国经济发展的特色,牵涉到每一个个体对生命的态度。
还有一些特别之处,比如投资移民,这是非常新的移民渠道,甚至出现在了中等发达国家,希腊、马耳他、塞浦路斯。
还比如,早发早移群体,生活不一定在移民去到的国家,他们大部分只是拿一个身份,转移一部分资产。与早期早移早发群体不一样,后者往往是非法打工,被迫融入当地街角社会,不再流动。
所以早发早移群体,很多都变成了哑铃式家庭,两边都有一个浮体,他们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向移民,更像是双向迁徙的候鸟。
四、出国工作,生活变得更好了吗?
跨国性与国际性的区别
国际的意思是,两个主权国家之间的关系。
跨国的意思是,超出了国际这个逻辑,在人不断来回流动的过程中,形成了一个自为的空间,像哑铃一样,没有一个主权国家可以对这个空间直接管制。
典型例子,为什么叫跨国公司,因为它在很多国家都有自己的生产、销售、管理能力,这里已经不是简单的国际贸易关系,而是跨国性的资本运营循环。
早发早移群体可以理解为跨国性流动。他们过着无形的、流动的、漂移的生活方式。
一些看似矛盾的现象、生活状态
一方面,买房子,拿绿卡非常重要,这保证了他的财产安全,另一方面,对本地社会没有兴趣,生活与事业重心仍然在中国。这是一个比较割裂的状态。
行政层面,主权国家是全球公共事务的管理者,在社会生活层面,如何协调、管理跨国循环体,是新的管理难点。
跨国的孩子的认同问题,也是值得关注的话题。
从中介崛起看跨国流动
塑造一个跨国流动的过程,手续上是非常麻烦的,这些细致的操作大部分是中介来构造出来的。中介使得这种流动看起来像是从一个点蹦到另一个点。
一个全球性现象是全球大学都在招国际学生,或为提高国际影响力,或为收取学费。
留学中介应运而生
留学中介的一个重要功能是,维持全球大学之间不平等关系。它会帮你选择流动的方向,这种流动没有挑战既定结构,而是相反强化了大学不平等的关系。
文凭的一个重要价值就在于文凭象征着文化资本,而不是你真正学到了什么(迈克尔斯彭斯,2001诺贝尔经济学奖,现代信息经济学关于文凭的社会含义),有能力的人,也有能力进行文化资本的投资;拥有相应文化资本的人,可以在市场上可以被视为有能力的人。
在多数就业市场中,雇主对求职者真实的劳动生产率一开始是不知道或不确定的,他们需要在知道求职者真实的劳动生产率之前,做出雇佣还是不雇佣某个求职者的决定。所以雇佣是带有不确定性的投资行为,具有一定的风险性。为此,求职者必须向雇主发送信号与标识。
文凭是传递雇员能力的一个信号。求职者为增加自己被雇佣的条件概率,就需要付出相关的“信号成本”,对可改变的信号进行调整。
《劳动力市场的信号发送》迈克尔斯彭斯代表性论文。
教育更大程度上是社会阶级结构的再造(再生产)。而非实现阶层流动的美好愿望。
詹姆斯汉斯林.《社会学入门 一种现实分析方法》林聚仁等译,北京大学出版社,2007年版,p494-498.冲突论视角:再生产的社会阶级结构。
从结构意义上看,留学中介做的工作就是,维持既定的不平等的教育结构,引导大家去投资,获得合理的预期回报。
有大学将招生直接委托给留学中介。因为他们认为中介了解当地教育规则,可以确保生源质量,从而确保大学声望,从而确保文凭含金量(市场上的竞争力)。所以看起来是生源很重要,实际上最后是文凭的含金量很重要。
劳动力中介
低层次劳动力的流动,越来越多的靠中介。
从1990年代后期,非法移民的趋势得到了明显遏制,因为技术发展,非法越境越来难。中介成为合法流动的管道。
低层次劳动力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,真正的过程不是移民,甚至不是流动的过程,而是劳动力被移植的过程,是非自主性的选择,跨国性是被强加的。
给哪个公司工作,住什么地方,一切都是中介安排好的,就像一个萝卜一样,从家乡的坑拔出来,然后放入流入的那一个坑。
总结
中介如此重要,一个要害原因是,中介将流动性与结构性结合在了一起。
今天的全球社会,并没有失去等级结构,它原来的不平等没有因为流动而被打碎,相反是在高速流动中得到了强化,这种强化是中介细致构造出来的。
所以跨国确实是对国际那种关系的挑战,但并不意味着对原来深层次的不平等关系的取代。